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具体作用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新的观察和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前提。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