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很多人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时代,谁都不想与爱情失之交臂。
于是就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男人会和不爱的人结婚吗?会不会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选择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
坦白说,会。
不仅男人会,女人也会。
你问题里说的“不爱”未必是真的不爱,你说的“不爱”更像是一种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可婚姻,难道不就应该谨慎选择么?
如果你觉得婚姻就是需要毫不犹豫、不假思考、义无反顾,那你可能还没有真正了解婚姻的本质。
01婚姻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关系,而非“爱与不爱”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们结婚其实就是经济行为,基本和爱没多大关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族联姻……有的两个人完全没见过面,因为门当户对被父母定了亲,成亲那天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什么爱呀,都是靠成亲后慢慢培养。
到了现代,婚姻似乎和爱情有一点关系了,但本质上,婚姻还是经济关系。
婚前,人们把对自我和对方的估量放在太平两端,每个条件都是一个砝码。
有些条件有明确的标准,比如财富、长相、家庭、学历等等,有些是潜在的能量,比如性格、人品、幽默……等等。
人们计算着成本和收益,只有天平持平或倾斜不大,结婚意向才能达成。
不然给别人介绍对象怎么都会问:
你有啥标准呀?有啥条件呀?
即便是自由恋爱,走进婚姻前,双方其实也已经在心里默默衡量过对方的条件了。
而且结婚前,各种交换条件一定得商量好,彩礼,嫁妆,房子,车子……
这不是经济关系是什么?
婚后,婚姻的经济关系属性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两个人财产的分配,继承权的确立……
两个人之所以缔结婚姻,除了要传宗接代之外,更重要是以家庭作为单位,在社会上的抗风险能力要高一点,两个人可以在一起能分摊生活成本,节省开销和资源。
知名经济学家贝克尔曾经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读婚姻:
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结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可以有规模经济效应。比如一个人需要一个厨房,结婚后两人也只需要一个厨房,成本就节约了。当男女双方优势互补的时候,各自都能实现比原来更大的价值。
如果可以把婚姻关系看作是经济关系,那么,人们自然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幸福的对象做为伴侣。
利益和价值既包括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人们会倾向于想到这个人能带给我什么,看自己是不是“不亏”。
就像是在一本书上写的,一位父亲对她即将出嫁的女儿说:
“那时候我就知道,男女情爱这回事不在于形式,什么自由不自由啊,都是扯淡。爱情说穿了就是场赌,看缘,看命,没法算计,这个爹帮不了你。
但婚姻不一样,婚姻某种程度上是场买卖,能计较,不能保证不亏,但能尽力少亏。爹满宁安府地盘算,就顾家这桩买卖,亏的可能性最低。”
可见,婚姻是现实的,是需要谨慎的。
每个人都想选一个和自己最匹配最合适的人走进婚姻,这无可厚非。
无论男的还是女的,权衡利弊是很正常的,所以谁也别嫌弃谁。
02爱,其实就是择“优”录取
婚姻是现实的,你以为爱情就不现实了么?
很多人觉得爱情是神圣的,不应该被现实打败。
可到底啥是爱情啊?
是怦然心动、小鹿乱撞?是来电的感觉吗?是见色起意吗?
在很多人看来,爱是一种感觉,是让人欲罢不能、魂牵梦萦的感觉。
但其实,那只是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各种激素分泌造成的意乱情迷而已。
《自私的基因》里一段这样的描写:
“据研究表明,人体在恋爱的时候会分泌很多种爱情激素,其中会让人意乱情迷产生愉悦的激素叫苯基乙胺,它会使你迫切的想和对方在一起,但苯基乙胺的浓度最高峰只有六个月到四年的时间,这就是一次恋爱的时间。
所以人本身就不是什么长情的生物,至死不渝的爱情是违背天性的。
所以人在结婚的时候,不应该说什么不论贫穷富贵我都不会离开你这样的话,而是把双手放在《自私的基因》和《进化心理学》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本能,忤逆我的天性,永远爱你。”
你看,爱的感觉,本来就是短暂的。
只靠那种美妙的感觉,是不足以支撑两个人长久地生活下去的。
所以,仅仅是激情和吸引,并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一定是要带着理性的,是要经过思考和权衡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
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
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只有激情和亲密,并不足以构成爱,成熟的爱,是要夹杂着冷静的。
无论在交往的任何时候,人们其实无时无刻都在冷静考量对方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只有适合,才愿意给出承诺。
否则,如果三观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就算彼此再吸引,又能在一起坚持多久呢?
或者,你爱上一个整天游手好闲,花心、还家暴的渣男,你非要嫁给他,那你不是纯纯的恋爱脑么?
我们不需要神化爱情,爱很多时候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择优录取,或者说是择适录取而已。
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以归结为利益和价值。
你觉得对方身上某个特质对你有用,吸引到了你,你喜欢的点就是对方的价值。
比如,你爱上他的外貌,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你觉得这个能给你带来利益和价值,你觉得赏心悦目,领出去也有面子。
你爱上对方的性格,是因为对方的性格能满足你心理上的某些需求,比如让你觉得有安全感,或者让你觉得每天很开心。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所有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感性发展。
所以,能走进婚姻的爱,更多的是“合适”,两个合得来,聊得来,三观一致,才能相处得舒服。
03“不那么爱”的婚姻就不幸福么?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早就证明了,激情和浪漫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冷却。
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却会让两个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印度学者古普塔(U. Gupta,1982)在访问了印度西北部城市斋浦尔的50对夫妻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在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的减少;
而由父母之命而结合的夫妻,刚开始爱情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地超过了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们。
还有人曾经调研了泰国150个的家族200个小孩,发现通过媒妁之言以门当户对为标准结合的都能够替股东创造财富,而许多因爱情而结婚的却都摧毁了财富。
这一项研究似乎证实了“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但其实更准确地说,这说明了理性考虑而结合的爱情,会更加稳固。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很舒服,两人以家庭为单位,跑赢了大多数家庭,两人通力合作,培养出难得的人才,两个人都因为对方,成为了更好的人。
这就是幸福的婚姻啊!
何必总是去纠结爱与不爱呢?
爱情本来就是流动的状态,爱会消亡,也会滋长。
他上一秒还爱你,下一秒可能就不爱了,他上一秒不爱你,下一秒可能又爱了。
所以,就算和一个深爱的人结了婚,又能怎么样?
你会发现,他也会老会丑会秃,会发脾气,更会气你。
那时候,你的多巴胺,肾上腺素早就已经消耗完了,你还拿什么去爱?
婚姻中不是没有爱,而是爱的形式,和我们想的不一样,那更像是一种依恋和习惯,是双方合作愉快的结果。
两个人朝着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努力,共同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互相变得越来越重要,谁也离不开谁,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这才是婚姻中爱的模样。
我这么说,很多人一定无法接受:
你这不是在教唆大家都不要相信爱情,都去向现实妥协嘛?
不是的。
我说这么多,是希望大家都能对“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因“爱”而内耗。
一旦你把爱看得太重,就会患得患失,就会变得情绪化,就容易把什么风吹草动都上升到他爱不爱我的高度,把大好的时光都花了在了思考“他够不够爱我”上。
纠结来纠结去,把自己搞得又伤心又伤身,不但苦了自己,也苦了对方。
在爱情和婚姻里,我们完全可以放弃一些究根逐本的好奇心。对方选择你,一定有他的“道理”,你选择对方,也有你的“道理”。
“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走在了一起,那么,就好好彼此陪伴。
至于爱,当然不会永远保持一个不变的恒定值,但你们却可能在无数个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时刻,反反复复爱上对方,这些瞬间组成永远,爱也就变成了永恒。
不去纠结爱与不爱,才是爱情里最好的状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