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第一行文字时,雅格布就这样诞生了。
我的助手雅格布
雅格布是我的助手,它能在工作中,帮我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能让我在工作中持续投入时间,并保持激情。
简单来说,雅格布是一个决策工具,专门解决选择的问题,另一方面透过它,我们还能追求事情本身的确定性;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选择和一件给予人确定性的事情同等重要,原因有二:
第一,每当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有几个关键的选择,最终这件事能做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的选择是什么,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关键选择的背后,都是基于你的判断能力而非运气;
当每个决策都能在你的掌控当中,那么把它做好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二,不妨回想一下,那些让你不想投入,丧失激情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些不确定的事,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确定现在的投入能否带来未来应有的回报,你会怀疑,会停滞。
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让你投入时间和产生依赖的,但当你看到一个东西是非常确定的时候,是会让人留恋的。
如果我们能支配自己每个关键的选择,投入时间和激情并持续奋斗,这将会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我是个对工作狂热着迷的人,所以雅格布对于我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雅格布的工作原理:三个齿轮
雅格布没有生命,它仅仅是由各种文档组合而成,与其说它是个决策工具,其实它更像是一个知识体系搭建的循环系统,一个星期为一个迭代周期;
这个系统会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收集的互联网产品案例
通过复盘形成的最优解
存档记录并多渠道分发
我会存在于这样一个场景当中:每天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案例和经验,每周的复盘带来更多的自我提升和增值,每次的分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视野,然后每次的增值能反哺每天的工作,每次的机会都能带来更多的案例和经验。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自循环系统,这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小齿轮一样互相推动,拉动更大的齿轮,所以我只需要先让第一个齿轮转起来,这个系统自己就能循环运作,螺旋上升。
为什么会说是螺旋上升?
目前的这三个部分当中,第一部分我每天都在做,案例的获取速度和数量在逐渐提升,并且我把他们都记录在一个容器空间里,就算没有这个系统,工作的原因,我也是需要有这部分的付出;
第二部分在目前来说是个不定期非常态的工作,无需质疑,这是整个知识体系搭建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经验的复盘才能带来进步;以后我需要更加规律,一周集中复盘一次,每次只复盘一个问题。
第三部分在现在的信息大环境下,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土壤,无论是传播渠道还是信息同步的即时性,都比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要好,最重要是这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了。我会继续做好前两步,这部分就交给电脑自动执行吧。
这么说来,原先两个需要付出的行为,外加一个全自动的行为,就能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我只需要按现在的步伐继续往前走,雅格布就能为我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横向的拓展也有纵向的积累,所以这会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假如有一天,我能将前两个行为中的一个执行方式改良一下,实现半自动化,那么这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就能大大提升。
基于自己的需求,我做了这个产品
正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才有了构建雅格布的想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但真正能转化为知识,或者说真正能在决策时候起作用的,少之又少,而有时能想起关联的知识碎片,又需要临时去找回当时思考的位置,一来浪费时间二来还不一定有效;
相比之下,一个能不断循环总结,定时复盘的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会有以下优点:
记录重要案例和决策的过程
总结出该情况下最优的解决办法
缩短类似情况下的思考时间
对遇到类似案例情况的同学有参考作用
然而在雅格布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我能真正对经历过的这部分案例深度思考,把每次思考的成果不断用于再次出现的案例当中,形成循环式反馈,也就是在这个领域内,抽离出业务层面去刻意练习;这两件事是我最为看重的,而我相信这将会是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雅格布1.0的延迟发布
曾在两年前,我就有这个产品的想法,但当时遇到有很多问题没有考虑清楚,甚至是整个产品在模式上没有完全闭环,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没有闭环的产品模式,实质上是没有生命力的,需要过多的依靠外部力量去运营和推广;
再加上手头上没有更多的产品经历去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仅凭一股热情和拼劲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毕竟产品从零到一的诞生过程,我自己就亲身经历了四次;
为此,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构思和积累整个雅格布的设计,在今天,我明显感觉到它的诞生确实比以前稳扎稳打多了,而我自己对于它的操控也更加游刃有余。
雅格布在开始的时候,完全是基于我自己个人的产品经历,如果你有着和我相同的经历,我相信这个系统对你来说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当然我会更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对它进行后期的优化迭代。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产品标签:
互联网产品经理
曾负责四个从零到一,从Front-end到Back-end的产品;
产品类型包括众包、社区和工具三大类型,涉及地产、游戏和金融三个行业;
负责产品规划、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后期优化的迭代管理;
在创业公司、传统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做过产品设计,与不同成熟程度的团队有过深度合作。
谈论未来的时候,究竟是在谈论什么?
未来大多是充满着变数的,大部分的人为了能抓住变化溢出的红利,而不断去追赶着变化本身。这个时候可选择的东西变多了,事情的确定性也慢慢降了下来,你投入的时间和激情终将会慢慢减少,从而厌倦了所有的变化。
就在未来的演变过程中,是否会存在一些根本性、原则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将会是一成不变,贯穿始终的。我们或许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里,因为从总体来说,在这个方向上你每走一步,都是在前进。
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纵观历史长河,多次科学技术的升级和改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五百年前的科学技术和现在的科学技术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但似乎五百年前的人类和现在的人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例如以前的人会喜欢吃好吃的,喜欢穿新的衣服,讨厌别人说他坏话,但现在的人也都一样。
这是因为技术是基于逻辑结构去演变的,逻辑结构会造就标准化,这是效率提升最重要的一环,目前所谓的互联网技术,就是生活中更多的东西在被数字化后,以一种标准的信息结构在网络中快速传播,这是一种理性模型。
而人对食物美味的追求,喜欢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基于生物的情感满足,是一种感性模型。
所以人会感到满足或者爽,而机器只有完成和未完成这两种状态。
在理性的模型当中,推陈出新是常态,一种新的“标准化”也许就是一个新的产品,但在感性的模型下,更高程度的情感满足才是常态,因为需要满足的也许就只有那几种情感需求。
我相信在未来,以更高的程度去服务好人类有限的情感需求,会是这个时代不变的原则,而我则需要为之努力。既然每个产品都是用来服务人的,而产品经理作为设计者,理应会是那个站在逻辑与情感十字路口上的人,你需要在无数条待解决的问题中选出一条问题,并给出最优解。
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就是当下最接近人类自然选择的使用模式。所以真正能了解人的人,并能发现人类需求,设想未来用户体验的人,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大公司对高阶产品经理的硬性要求,都是需要:
相关行业百万级用户一线完整产品经历
极强的逻辑分析思考能力
同理心
这份JD当中没有明确的行业要求,因为在每个行业里面,都会有着这么一个职能在负责“解决业务问题”。
所以产品经理并不是因为互联网而衍生出来的,只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产品能在用户群中得到及时的反馈,我们对于人的理解程度更深了,通过不断地快速迭代改进“服务体验”,高质量的高频决策、思考和执行,就拉开了产品之间的距离。
在高成长性高并发的产品里面,问题会通过转化被放大,这个时候深度的思考和快速反应的决策能力尤为重要,因为一个错误的设计就有可能导致后面的连续性出错。
当然,设计者也是人,我们也避免不了会出错,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深度的思考和刻意的练习能无形中提高你正确的概率,这却是显而易见的。
有幸与你见证这个最伟大的时代
在未来,技术会日趋成熟,能被标准化的流程会越来越多,而真正了解未来主流用户和产品使用模式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人才。
每一个产品经理乃至每一个人,日后的工作内容或多或少都会向更好地服务特定人群这个方向靠拢。每一个人都会具备自己的一个雅格布,而在雅格布里面不断循环的知识框架,将在未来会令你受用终身。
雅格布是英文单词Jacob的中文译音,同时也是我的英文名,Jacob来源于希伯来语,May God protect follower,supplanter,or deceiver,含义是“愿上帝保佑追随者,取代者,或欺骗者”。
第1篇 | 3444字
来自雅格布(ID:jacob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