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一次看到“电子阳痿”这个词的时候,心想怎会有那么一个精准的词可以表达我的状态,但我不想玩游戏的心态比这个词出现更早。不知不觉间,游戏已经渐渐淡出我的生活,就像一段微妙的情感在消散。我躺在床上反复自问:我是电子阳痿了,还是游戏本身出了问题?
作为长期游戏爱好者,我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年游戏同质化太严重,大量作品都是套用固定模式,仅仅变换皮肤和数值,缺乏创新。例如近年来各种“卡牌对战”游戏兴起,许多作品几乎是对《炉石传说》的完整模仿,连资源艺术都类似,仅仅改变了卡牌效果数值。这种做法是在消费热潮,而非打造新体验。
这种“复制粘贴”式的游戏设计损害了游戏的文化内涵,也无法带来沉浸式的乐趣。其根源在于开发团队想赚快钱,不愿在创意上投入更多心力。当然,优秀的创新游戏仍在出现,像是文词新颖的《死亡搁浅》中玩家需要体贴地为NPC居民送递资源物品,这种细致体贴的人文关怀成就了它的独特魅力。,以及画风独特的《环形世界》。这些作品证明只要有灵感和勇气,游戏还有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如山,玩游戏成了奢侈的时间消耗。人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更“实际”的竞争,我身边就有好几位游戏发烧友,过去经常聚会对战。但最近因为升职加薪,加班时间激增,聚会变得奢侈起来。我能感受到他们因为工作压力而对游戏热情大减。这是这个高速时代的现实。偶尔放松心情游戏已非必需。我还残留着一份对游戏的执念与热爱。这种时代脱节感令我感慨,亦使我不知返回到那无忧的游戏曙光里。
综上所述,我的游戏兴趣减退源于游戏内容的虚化,以及这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更为稀缺的精力价值。但我依然相信优质的游戏或许可以唤醒大众对互动娱乐的热情。这需要开发者们付出创意与诚意,而不是盲目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