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11月20日起,《大唐盛世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将亮相安徽博物院蜀山馆。132件唐代文物精品,带您感受大唐盛世的天地万象。
两件文物成大热游戏原型
1987年法门寺地宫轰然洞开,埋藏千年的旷世珍宝重现人间,盛世大唐的气息扑面而来。
本次特展精心搜集了来自全国各地9家文博单位共132件(组)唐代文物精品,包括富丽堂皇的金银器、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奇异多彩的琉璃器、栩栩如生的彩绘陶等各类珍宝,尽显大唐社会的风采神韵,每一件文物都是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展览将通过“惊世宝藏”“盛世繁华”“天地精神”三个单元展开,通过来自大唐的吉光片羽,充分展现唐代工匠的艺术创造力及大唐盛世的神韵与辉煌,带领观众感受大唐盛世的天地万象,精神百态。
在这些唐代精品中,有两件文物因为今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大热而受到更多关注。分别是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和唐鎏金银龟盒,它们均来自陕西的法门寺博物馆。
“游戏里关底BOSS宝箱原型,就是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法门寺博物馆宣传教育科副科长马钊介绍说,此宝函出土于法门寺地宫后室,是盛放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中的第五重。宝函底边长15.5厘米,高16.2厘米。八重宝函为法门寺文物中,最为精美等级最高的一套舍利容器,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层数最多、工艺最精美、设计最精巧、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此次特展八重宝函来了四重,非常值得一看。”
游戏中还有一款箱子原型,是一款唐代香薰炉——唐鎏金银龟盒。唐鎏金银龟盒为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的熏香器,以甲背为盖,腹部燃放香料,香气由龟的口鼻部散逸。
精美瓷器展现盛唐之风
在现场一众金银器中,几盏瓷器显得十分婉约唯美,这便是“神秘”的秘色瓷。
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展柜中的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犹如一张收口的荷叶。这件文物直径24厘米,腹深5.14厘米,高6.15厘米,于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通体施青灰色釉,口沿五曲,腹壁斜收,厚薄匀称的胎体和莹润可人的青绿釉色,呈现了“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为唐代官造专供宫廷使用之器。
“此秘色瓷盘入藏时同用印有仕女图的薄纸包装,盘壁留有印痕。”马钊介绍说,凹底外壁有支烧钉痕。此碟五瓣葵口的式样自然和谐,素洁雅致,使人们看到了唐代造瓷工艺的极高成就。
展览还有一件八瓣团花纹蓝色琉璃盘,口径20厘米,高3.6厘米,深2.9厘米,是一件有三重结构的蓝色琉璃盘,盘底有铁棒加工痕迹。“法门寺地宫出土20件玻璃器,大多为公元8-9世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玻璃制品。”马钊说,这批玻璃器皿为早期伊斯兰与唐代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两枚玳瑁开元通宝的钱币。“为唐皇室为供养佛骨舍利而专门制作的‘宝钱’,由产于热带深海的珍稀玳瑁龟的龟壳精心制作,仅十三枚,是目前考古发现最为珍稀的货币之一。”
整套茶具还原唐代饮茶之道
此次特展中,还有一套出土与法门寺地宫的精美茶具,包括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等。
“这套茶具的用法与《茶经》所记互为印证,真实还原了唐代人的饮茶之风。”马钊说。
唐代陆羽所作的《茶经》里详细记述了茶的作用、制法、煮法、饮法、茶具的规模等内容。当时,“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据介绍,饮茶在当时的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进贡的春茶在宫廷极具吸引力。皇帝宴飨群臣时,除切磋学问、吟诗作对之外,也共同饮茶。朝廷还设立专门生产皇室用茶的机构,并派遣官员监督制作贡茶。为了确保每年宫廷“清明宴”用的新茶,官员们派人日夜兼程送茶入宫,此茶因而被称为“急程茶”。
“唐代的宫廷会把茶制成饼茶,装在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中。”马钊介绍,银笼子用来盛放饼茶,挂在凉爽通风处,以保持干燥。此件银笼子其上錾刻飞鸿纹,镂空处均作毬路纹,底部铭文为:“桂管臣李杆进”,是当时桂管(今广西桂林)地方进献之物。
饮用前,先用竹夹子夹取置于炭火上烘焙。待饼茶凉后,用茶碾子碾成茶末。碾好的茶末,放进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里,进一步筛细、筛匀,置于盒中,然后煮茶。
“《茶经》记载的‘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说明唐代人煮茶是要加盐的。他们在水微沸时加入少许盐调味,有时还会加入橘皮、胡椒、姜等。”马钊说,茶具里还有银盐台等等,都制作的非常精美,这些器具不仅揭开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一角,也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唐代茶道。
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