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
导演: 奥逊·威尔斯编剧: 赫尔曼·J·曼凯维奇 / 奥逊·威尔斯主演: 奥逊·威尔斯 / 约瑟夫·科顿 / 多萝西·康明戈尔 / 阿格妮丝·摩尔海德类型: 剧情 / 悬疑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 / 意大利语上映日期: 1941年片长: 119 分钟
内容简介美国报业大亨凯恩(奥森•韦尔斯)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死去后,一位青年记者受媒体的委托调查这四个字的含义,遂即,他走访了凯恩生前的同事好友,从报社董事长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如何制造舆论使美国卷入1897年的战争中的往事,从利兰的讲述中,凯恩与美国总统的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与第二任妻子(歌手)苏珊的复杂关系及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等等也被他一一所知。
听过大量的讲述后,该记者又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凯恩的详尽资料,凯恩更多的一面,青年时代的经历及与母亲的关系也被他知晓,然而,“玫瑰花蕾”四字的含义,他仍不得而知。
获奖记录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最佳影片(提名)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最佳导演(提名) 奥逊·威尔斯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最佳男主角(提名) 奥逊·威尔斯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最佳原创剧本 赫尔曼·J·曼凯维奇 / 奥逊·威尔斯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 格雷格·托兰德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最佳剪辑(提名) 罗伯特·怀斯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最佳录音(提名) 约翰·奥尔堡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室内布景(提名)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1942) 剧情片最佳配乐(提名) 伯纳德·荷曼精彩剧照 个性点评导演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少年成名的天才型,另一种经年累月地实践后才拍出成熟的作品。奥逊·威尔斯无疑属于第一种,26岁的银幕处女作即被公认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
报业大享凯恩独自一人在巨宅逝世,一部九分钟左右的纪录片回顾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生涯、他在出版业的成就、他的身世和私人生活,以及兴建Xanadu宫殿等等。纪录片没有一味歌功颂德,而是指出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共产党,有人说他是法西斯,有人说他是民主改革的推进者,而他自己反复强调他是 “一个美国人”。
一名杂志记者为探究其生前的真实面貌,去采访了凯恩周围的人。跟随记者的采访,我们一步步走近凯恩,每当我们以为凯恩的拼图更完整了,凯恩总是让人大吃一惊,呈现出魔方的一面。凯恩是一个任性傲慢不守常规自作聪明的人?他有头脑懂生意经充满魅力?他又完全自我中心只爱自己一个?他自私残酷又可怜孤独?那么多面,甚至是互相抵触互相矛盾的。
凯恩的父母经营着一家供应膳宿的小客店,有一年,一个没有现钱的房客给了凯恩的母亲一张似乎分文不值的废金矿井的产权契约。不料这张神奇的废纸却给凯恩一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凯思的母亲担心老公将财产挥霍一空,委托金融界巨头华尔特·泰却代为经营财产并担任小凯恩的监护人,让凯恩受最好的教育。
凯恩长大后对自己的身价没什么兴趣,他想通过办报为穷人声张正义。那段时期的凯恩是个激情彭拜的理想主义工作狂。他发行《咨询报》推出了一系列调查报告,揭露了Traction行业的托拉斯滥用公共资金、房地产主拒绝整治贫民窟、华尔街支持铜矿业欺骗股民等事件,其中有些事件牵涉到撒切尔的利益。
这里最精彩的是一段挖角戏,展示了凯恩杰出的领袖魅力:
第一个镜头:凯恩、好友李仑德及会计师伯恩斯坦三人在自己报社的窗子后,玻璃上印有“《咨询报》发行量26000”的字样。玻璃上还叠现出街上行人匆匆而过的情形。
第二个镜头:他们三人站在玻璃窗前,窗上写着“《记事报》发行量495,000”的字样。橱窗里有一张照片,那是该报花了20年招募来的九名王牌记者和编辑。
第三个镜头:该照片的特写。伯恩斯坦说:“有这些人,提高发行量就不难了。”凯恩认同。照片出现微妙变化,清晰度增加。凯恩步入画面,原来那是拍照的场面,显示那九名报人已全部跳槽到凯恩的地盘。
镜头进一步拉出,老式闪光灯一闪。凯恩说:“多印一张,寄给《记事报》。”
1900年,凯恩和美国总统的侄女艾米丽·诸尔登结婚了,同时在政坛上跃跃欲试。两人九年的婚姻,导演用一段两分多钟的早餐戏展示了他们怎么从新婚燕尔相互倾慕到同床异梦争锋相对,独具匠心。
第一段两人深情对望——
艾米丽: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直接去报社。
凯恩:你不应该跟报人结婚,他们比水手还糟糕。我太崇拜你了!
艾米丽:喔,查尔斯,报人也得睡觉呀。
第二段是妻子对工作狂丈夫的温柔责怪——
艾米丽:你知道昨晚你让我等了多久吗?你说去报社十分钟。深更半夜,在报社有什么工作要做呀?
凯恩:艾米丽,我亲爱的,你唯一的记者就是《咨询报》
第三段艾米丽开始表达对凯恩政治观点的反感,态度上她还是矜持的——
艾米丽:有时候,我想我更喜欢一个有血有肉的对手。
凯恩:艾米丽,我花在报社的时间并不多呀。
艾米丽:不只是时间问题,是你刊登的内容--攻击总统……
凯恩:你是说约翰叔叔。
艾米丽:我是说美国的一国之总统。
凯恩:说到底还是约翰叔叔。他动机不坏,但脑子太蠢,让一帮高压骗子管理政府。整个石油丑闻……
艾米丽:巧的是,他是总统,而不是你。
凯恩:这个错误不久的将来会得到纠正。
第四段表面上是在讨论凯恩的会计师伯恩斯坦送给他们儿子的一件礼物。伯恩斯坦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姓氏,他可能送了他们儿子一件犹太教小玩意,在艾米丽眼中那是大逆不道的东西。
艾米丽:我不容许把它摆放在婴儿室里。
凯恩:伯恩斯坦先生不时来探望我们的孩子,这没有什么不合适。
艾米丽:他一定要来看孩子吗?
凯恩:当然。
第五段充分体现了凯恩自我膨胀后的性格。
艾米丽:人们会想……
查尔斯:(打断她)我让他们怎么想,他们就会怎么想!
第六段,没有一句对话。凯恩在看自己的《咨询报》,艾米丽在看《记事报》,凯恩对手的报纸。两人已陷入婚姻的僵局。
苏珊出现在凯恩的政治生涯从高峰跌落谷地之时,苏珊喜欢唱歌,他发誓要把苏珊捧为歌剧明星,好像不是为了苏珊,更多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们会成为歌剧明星的!”他为苏珊建了剧院,他请评论家为苏珊写好评。好友李仑德(也是他报社的戏剧评论家)无法违背良心写出假好评,凯恩了解李仑德是对的,他解雇了李仑德,却按李仑德的思路写完了这篇差评,他又给了李仑德一笔在当时数目不小的遣散费(25000美元)。好朋友反目成仇。
苏珊没有成为歌剧明星,她被凯恩强迫练歌剧的痛苦遭遇、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舞台上出丑、她尝试自杀但自杀未遂、她和凯恩两人搬去“宫殿”过上远离尘世的孤独日子,最后痛下决心离开了凯恩。
在凯恩最后的日子里,大管家雷蒙陪伴着他,见证了苏珊离开后凯恩孤家寡人的凄凉。
凯恩临死的遗言就两个字“玫瑰花蕾”,记者采访了凯恩那么多家人朋友,直到搬家公司从“宫殿”往外搬东西时,才发现原来那是刻在他童年时代珍爱的雪撬上的字。也许每个人死前都会发现自己穷尽一生追求的东西不过过眼云烟,甚至比不上孩童时某一件小玩具。
可是,我连自己童年珍爱的玩具都记不起来,不知道到那一天,会惦念到什么?
威尔斯是个巨人,身高1米92,为了突显凯恩的“高大”,威尔斯经常把地板砍了,把摄影机“埋”在地下,创造出一种凯恩“顶天立地”的构图。给观众带来潜意识的压迫感。
,